第五百一十七章 汴京学府的商业逻辑(2 / 3)

加入书签

,还有在现场的很多人。

但是……

随后,大批的人,就挥舞着交子和金银,冲进了那在靖安坊里的那几个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所谓‘汴京学府认筹司’。

刑恕自然看的仔细。

其中虽然有着这位官家的贴己人,譬如曹、刘、王、杨等家的人。

但也有一大堆面生的,有着外地口音的人。

就是很神奇!

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。

一大堆商贾,拿着真金白银,认购一个连房子都没有开始动工,连模样都没有见过的‘宅邸’。

而且,是闭着眼睛认购!

这大宋商贾的钱,什么时候这么好圈了?

真的不懂!

赵煦听着,笑了起来,对刑恕赵煦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。

因为刑恕和蔡京,其实是一类人。

他们都是道德真空,心里面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‘儒家道义’的负担。

在他们眼中,所谓新党、旧党,其实都一样。

只要有需要,是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切换立场。

但刑恕又和蔡京不同。

蔡京是纯粹的政治生物,一切为了升官。

而刑恕这个人,他当官很可能纯粹是来找刺激的。

不然,就很难解释,他在新党、旧党里反复横跳的动机。

也很难解释,他在赵煦的上上辈子的元祐时代做的那些操作。

车盖亭案,蔡确被旧党围攻,没有任何人敢给蔡确说话。

但刑恕跳出来,给蔡确喊冤。

他还费劲心思的,将文及甫、司马康这样的旧党二代衙内说动了。

差点就被他救下了蔡确!

而当时刑恕已经平安落地了。

若他不出这个头,靠着他和旧党元老以及衙内们的关系,其实是可以舒舒服服的在朝中当官的。

但刑恕却选择跳出来。

为此他付出惨痛的代价——被从知河阳府,直接贬为监永州酒税!

几乎是直接从路级重臣,被一撸到底。

只差没有剥麻了。

所以,赵煦对刑恕也寄予厚望。

一个爱找刺激同时还没有什么道德压力的大臣,在大宋可是很难找的。

赵煦眯着眼睛,站起身来,走到刑恕面前的台阶,就要席地而坐。

冯景赶紧取来一张柔软的蒲团,放到赵煦屁股下。

赵煦坐下来,就平视着刑恕,然后对他招招手:“卿到朕面前来说话。”

刑恕顿时激动起来,他立刻起身,对着赵煦拜了三拜,然后才战战兢兢的来到赵煦跟前,小心翼翼的将盘膝坐下来。

只听着小官家问道:“卿心中有疑问?”

刑恕点点头:“臣愚钝,于圣智实难领悟。”

“因为认筹?”赵煦又问。

刑恕点点头。

赵煦笑起来。

现代的期房预售之法,可是商品经济的一大发明。

本来,以大宋的社会经济水平,是不足以支持这样超前的产业的。

但奈何……

“靖安坊在汴京城!”赵煦淡淡的说道:“而且是在汴京旧城的东华门外!”

“汴京房价,过去百年,就一直在涨!”

这是事实。

太祖、太宗的时候,一栋宅子,三五千贯就已经是豪宅。

如今,三五千贯,连店宅务的一个小院子都买不到。

赵煦记得的,在他的上上辈子,苏辙被贬后,为了筹钱,卖掉了他在汴京的房子,得钱——九千数百缗。

苏辙可是出了名的清官。

他在汴京的房子,只是一个简单的三进小院子,就卖了一万多贯(缗是一千钱,贯是七百七十文。)

而在绍圣时代,赵煦记得有司曾经上奏:人臣赐第,一第无虑数十万缗,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。

一套宰执级别的豪宅,盈槛百余,就要数十万缗了。

而在四十多年前,仁庙的富康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李玮,仁庙为公主营宅邸,费钱也就二十万贯。

四十年后的绍圣时代,就已经到了‘稍增雄丽,非百万不可’的地步。

房价涨了五倍不止!

哪怕现在,一套宰执宅邸,起码也是数十万贯。

所以,汴京城具备了现代房产地的商业逻辑。

房价一直在涨!

傻子都知道,投资房子,一本万利!

苏辙这样的清官,都靠着投资房产,赚到了被贬后足够养老的钱。

何况,现在在靖安坊的房子,还带着学区房的附加价值!

刑恕听着,眼神闪烁了一下,他立刻想了起来。

是啊!

汴京房价,百年来一直在涨。

尤其是旧城的房子,哪怕是老破小,也一直在涨!

而汴京一直缺乏,一个大量提供新房的渠道。

所有人都在捂着自己的房子。

不到山穷水尽,走投无路,没有人愿意变卖自己的房子。

特别是旧城的房子,一直就是有价无市的。

于是,刑恕在想明白了这一点后,顿时对赵煦佩服的五体投地:“官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