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七章 赵佶想改生辰?(2 / 3)

加入书签

关爱。

只有那个十一郎,六哥对其近乎是不闻不问的。

就连今年的先帝忌日和上个月的先帝生辰。

向太后也记得,当时在景福宫里,六哥和诸皇子、公主都说过话。

就是在面对十一郎的时候,只是点了点头。

脸上明显的疏远之情,不少人都是能感受出一些的。

所以,官家不喜十一郎的事情,其实在宫里面都不算秘密了。

向太后本来还一直有些糊涂,现在却是找到了答案。

“原来如此。”她呢喃着。

“六哥这是厌弃十一郎呢。”

或许在六哥眼中,正是十一郎克死了先帝也说不定。

仔细算算,先帝龙体不豫,似乎正好是十一郎出生后。

于是,在向太后心中,这属于破案了。

六哥那么聪明,又那么孝顺。

他肯定是将先帝龙体不豫,都怪罪在了那个十一郎身上了。

所以,才会对十一郎如此不喜。

想必邢妃也是考虑到这个,才会祈求给十一郎改一个生辰吧?

如此想着,向太后就踌躇起来。

给十一郎改生辰,对向太后而言,举手之劳罢了。

下个太后旨意去宗正寺,让大宗正改一下玉牒就可以了。

可问题在于,六哥恐怕不会开心。

可不答应邢妃的话,多少又显得她这个太后不近人情。

搞不好还可能闹出事端来。

司宫张氏,是向太后的贴己人,在向太后还在闺阁的时候,就已经在她身边侍奉了。

一看向太后的神色,就知道,自家的主人不想答应邢妃的请求了。

于是,张氏低声道:“娘娘,臣妾似乎曾听安仁保佑夫人提起过,好像十一郎降生的时候,宫中有传说,彼时先帝恰在天章阁鉴赏祖宗留下的一副违命侯的书画……“

“故此宫中当时就有人说,十一郎恐怕是违命侯转世……”

“违命侯?”向太后先是一楞一下,然后反应了过来:“李煜吗?”

张氏点点头。

向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,感觉有些邪门了。

加上今天是端午节,这种邪门的感受就越发的深刻。

而众所周知,两宫都是深度迷信的人。

她们不仅仅信佛、礼佛。

对道家的那些禁忌和避讳,也很上心。

听政以来,两宫光是给开宝寺、兴国寺、大相国寺的香油供奉,就多达数万贯。

对建隆观、五岳观、集禧观等皇室道观的供奉,也是连续不断,从无怠慢。

就连在汴京城里,舶来的大食教、景教、袄教等宗教场所,也有供奉、赏赐。

主打的就是一个皇恩普照,雨露均沾。

也符合自古以来,天家的宗教态度。

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

是个神就拜一拜,总归没有错。

在这样的心态下,向太后从张氏嘴里知道那些和十一郎有关的传说。

心里面要是不发毛,才不正常。

正好,这个时候,赵煦也沐浴完毕,在女官们服侍下,擦干了身子,穿上了崭新的丝织青罗直裾常服,戴上了一顶用艾草熏过的幞头。

然后,他就走出浴室,来到向太后身边。

“母后在想什么呢?”赵煦问道。

向太后回过神来,看着沐浴后清清爽爽,看着越发的俊俏可人的孩子。

向太后笑起来,拉着赵煦的手,道:“也没什么事情,就是邢妃那边,乞改遂宁郡王生辰。”

赵煦听着,小脸就抽搐了一下。

没办法!

赵佶那个混小子,在赵煦心中,完全就是个类人猿。

虽然,他现在恶行未彰,可赵煦不会给他任何机会的。

赵煦道:“十一郎缘何要改生辰?”

“他想做什么?”

“陈姐姐生下了他,他就这么想忘掉自己的出生?”

“这可是不孝之行!”

向太后还是第一次,看到赵煦这么直接、浅白的对一个人,表露出如此不加掩饰的态度。

便轻轻拉住了赵煦的手,温言道:“六哥既不喜,那便不改了,不改了……”

“还是别了吧。”赵煦阴阳怪气的说道:“该改还是改吧。”

“免得有人在宫中嚼舌头根,说我这个长兄,不照顾弟弟……”

“冯景!”赵煦对着帷幕外待命的冯景:“传朕旨意,给大宗正。”

“就说,十一郎不喜欢自己的生辰,让大宗正酌情考虑,给他换一个。”

“他想忘本,就忘本吧!”

大宗正赵宗晟,是赵煦的九叔祖,也是英庙的同父弟。

属于赵煦这一脉的长者。

他和嗣濮王赵宗晖,同知大宗正赵宗景,一起并为现在宗室的掌权人、监督者。

在赵煦还没有成年前,代替赵煦这个族长,对所有赵氏皇族进行磨勘、考核。

而赵宗晟,以赵煦上上辈子的了解来看,这是一个温煦的长者,勤勤恳恳,谨守本分,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古籍藏书以及各种金石铭文。

是大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